沈帥青:謝師宴講心意 講錢失感情

話題

發布時間: 2019/03/13 15:00

分享:

分享:

作者Facebook專頁

本地網民近日流傳一則學校通告,通知學生繳付近千元參加謝師宴,惟不出席仍需繳付350元。學校在舉辦謝師宴時,應充分考慮聚餐目的及學生負擔能力,以免活動變質。

網上論壇連登有網民表示,自己的妹妹就讀黃大仙一間中學,近日收到一則通告,告知中六生該校的謝師宴將會在九龍香格里拉酒店舉行,每人收費980元,但不出席者仍需繳付350元,以作宴請老師和買紀念品。發帖者稱,父親看見該通告後,叫母親一起入房討論,足足一小時後才出來。

本港社會主流文化仍提倡尊師重道,近年卻出現不少有關謝師宴的爭議(見表),不少人質疑聚餐的意義變質,謝師只是其次,追求豪華派頭、炫富甚至斂財才是主角。更值得讓人反思的是,即使是不參與的學生也需墊付部分費用,構成不公之餘,亦為家境不算富裕的家庭徒添壓力。

同屬華人文化圈的兩岸,則陸續出手監管謝師宴。《人民日報》在2014年報道指,全國不少省份已明文禁止「借子女升學等事宜,大操大辦宴請斂財」,直指謝師宴已經變味,被人用以斂財攀比,甚至有商家為謀取利益,將其按價格分等次,渲染奢靡風氣。

台灣廉政署亦在2011年推出「校園誠信管理手冊」,明文禁止教師出席謝師宴,並舉例稱學生若於畢業典禮前夕宴請師長,教師因尚對學生有監督考核權、具職務利害關係而不可接受。署方後來在前年澄清,謝師宴屬正常社交禮俗,教師大可出席,但仍需注意現行規定的正常社交禮俗標準是每人3,000台幣(約762港元)。

東方的人情社會容易讓本應發自心底的感情變味,西方社會又如何?美國高中的傳統是由應屆畢業生、學生會及家長舉辦畢業舞會(prom),鼓勵他們請同班同級的異性作自己的舞伴,結伴購票出席,不出席者毋須墊付活動資金。學校會騰空禮堂,與當地餐廳或其他食品供應商合作設置宴會,既設有對教師表達謝意的環節,亦有屬於學生們的「after-prom」狂歡環節。

西方社會更提倡多元包容,畢業季節除了有prom,當晚更會有「anti-prom」(反畢業舞會),讓與教師不和、缺少朋友及被排斥欺凌的學生也有屬於自己的一晚。紐約市公共圖書館自2016年起舉辦anti-prom,每年皆會吸引大量少數族裔及同性戀學生參與。

謝師宴因安排不合理而引起不少人反感,未免失卻感謝老師的本意。

要鼓勵學生表達心意,亦需考慮他們的經濟負擔能力、及希望藉此對他們灌輸何類價值觀,以免師生關係淪為形式主義的犧牲品。

網上討論謝師宴

  • 2015年:論壇discuss有家長發文指,女兒就讀的中學決定在尖東酒店舉辦謝師宴,每人收費約600元,但不出席仍要支付一半費用。發帖者稱自己是單親家長,覺得太貴而不打算讓女兒出席及不支付相關費用,但校方透過WhatsApp告知自己不出錢就沒有DSE准考證
  • 2017年:Facebook專頁「名校 Secrets」,有網民稱學校在四季酒店舉行謝師宴,每名學生要付1,500元,款項用作宴請及送禮物予老師、應付酒店員工和設施,剩餘款項則捐給學校
  • 2018年:論壇連登有網民以「謝師宴食咁貴係咪香港獨有?」為題引發討論,不少網民認為謝師宴已變質為炫耀衣服和炫富

撰文 : 沈帥青